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537號
聲 請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張朝思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113年度執聲字第1223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張朝思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拘役柒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張朝思因公共危險等案件,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所示之刑,應依刑法第53條及第51條第6款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其應執行之刑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又數罪併罰,分別宣告其罪之刑,若宣告多數拘役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120日,刑法第50條及第51條第6款分別定有明文。
次按數罪併罰應依分別宣告其罪之刑為基礎,定其應執行刑,此觀刑法第51條規定自明,是一裁判宣告數罪之刑,雖曾定執行刑,再與其他裁判宣告之刑定執行刑時,前定執行刑當然失效,仍應以各罪宣告之刑為基礎,定其執行刑,不得以「前定執行刑」為基礎,再與「後裁判宣告刑」,定其執行刑;
又刑事訴訟法第370條第2項、第3項,就第二審上訴案件定應執行刑者,已明定適用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故分屬不同案件之數罪併罰有更定執行刑者,倘數罪之刑,曾定執行刑,再與其他裁判宣告之刑定其執行刑時,法理上亦應受前開原則拘束,即另定之執行刑,裁量所定之刑期,不得較重於「前定執行刑」加計「後裁判宣告刑」之總和,且重定執行刑時,裁量減輕之刑期,所占各刑合併刑期總和之百分比,不得較前定執行刑所減輕之百分比,顯然減少。
又按二裁判以上數罪,其中一部分雖已執行完畢,如該數罪尚未全部執行完畢,然因依刑法第54條及司法院院字第1304號解釋意旨,所謂數罪併罰之各罪中有受赦免或因刑法不處罰其行為而免其刑之執行,致僅餘一罪之情形有別,自仍應依刑法第53條規定,定其應執行刑。
末按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為刑法第53條所定;
而刑法第53條應依刑法第51條第5款至第7款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者,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之檢察官,聲請該法院裁定之,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定有明文。
三、經查:
㈠、本件受刑人犯如附表所示各罪,先後經本院判處如附表所示各刑確定,且各罪犯罪時間均於如附表編號1所示本院111年度審簡字第1678號判決確定前發生,並本院亦為各案件犯罪事實之最後判決法院,經本院審閱各該刑事判決書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無訛,認首揭聲請為正當,應予准許。
㈡、於法律性拘束之外部界限內,即如附表所示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拘役40日)、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拘役90日)之法定範圍內酌定其應執行刑。
又如附表編號1所示各罪前經本院以111年度審簡字第1678號判決應執行拘役50日,加計如附表編號2所示刑期(拘役30日)之總和,即為本件定應執行拘役80日之內部性界限。
㈢、本院就如附表所示各罪定其應執行刑,應審酌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分別為妨害公眾往來安全罪、公然侮辱罪、恐嚇危害安全罪,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妨害公眾往來安全罪、公然侮辱罪與如附表編號2所示之恐嚇危害安全罪之犯罪時間間隔較長、行為態樣與動機均不同,以及如附表所示各罪所侵害之法益並非具有不可替代性或不可回復性之個人法益,是前開各罪之責任非難重複程度甚低。
衡酌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及如附表編號2所示之罪犯罪事實間關聯性甚低、前開各罪法律規範目的不同、受刑人違反情節之嚴重性及所各罪反應其人格特性與傾向、對其施以矯正之必要性,以及貫徹刑法量刑公平正義理念之內部限制等因素,就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為整體非難之綜合評價。
又因刑罰之科處,應以行為人責任為基礎,考量刑罰對受刑人造成之痛苦程度係以刑度增加而生加乘效果,故使用過度刑罰,恐有邊際效應遞減之不當效果。
兼衡受刑人如附表編號1所示各罪曾定應執行刑,為避免多次聲請定應執行刑,致以恤刑名義獲取刑度優惠,形同鼓勵受刑人利用此制度換取刑度上不正利益,而與刑罰相當性原則相悖。
從而,本件爰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暨本院裁量減輕之刑期,所占如附表所示之各刑合併刑期(拘役90日)總和約為22.2%,已較前定應執行刑者優惠。
併援引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受刑人張朝思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資為附表。
㈣、附此敘明部分:1、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刑,雖已於民國112年8月4日易科罰金執行完畢,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附卷可佐,惟受刑人於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判決確定前,另犯如附表編號2所示之罪,並經檢察官聲請本院定其應執行刑,揆諸首揭說明,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2所示之罪尚未執行完畢,仍應與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合併定應執行刑,然已執行完畢部分,不能重複執行,自應由檢察官於指揮執行時扣除。
2、又刑事訴訟法雖未明文規定定應執行刑之案件,於裁定前應給予受刑人陳述意見,然本件參酌最高法院110年度台抗大字第489號裁定意旨,給予受刑人陳述意見之機會,惟受刑人迄本院裁定前均未陳述意見,有本院函文及送達證書(見本院卷第19、21頁),附此敘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6款、第41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6 月 21 日
刑事第六庭 法 官 何啓榮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金湘雲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6 月 21 日
附表: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受刑人張朝思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