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7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廖高儀
上列聲請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本院112年度訴字第441號),聲請合併審理,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下稱被告)廖高儀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現由本院以112年度訴字第441號(偵查案號:112年度偵字第7184號)審理,惟被告另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現由本院樂股以112年度訴字第442號、廉股以112年度訴字第443號審理在案,為保障被告受妥速審判權利及公共利益,爰聲請上開案件合併審理等語。
二、按刑事訴訟法第6條第1項規定:「數同級法院管轄之案件相牽連者,得合併由其中一法院管轄」,乃基於訴訟經濟考量,將數個具關連性之刑案合併由一管轄法院審判。
此係「得合併」,而非「應合併」。
是否合併管轄由各該管轄法院亦有其裁量權,尚不得以未合併管轄而主張其判決為違背法令(最高法院102年度台上字第5289號判決意旨參照)。
次按指定或移轉管轄,依據刑事訴訟法第11條規定,固得由當事人聲請,然刑事訴訟法第7條相牽連案件之合併審判,同法第6條並無許當事人聲請之明文。
上開第6條規定相牽連刑事案件分別繫屬於有管轄權之不同法院時,得合併由其中一法院管轄,旨在避免重複調查事證之勞費及裁判之歧異,符合訴訟經濟及裁判一致性之要求,此之合併審判與否,應由法院依職權處理(裁定),無須當事人聲請或徵詢其意見。
至於相牽連之數刑事案件分別繫屬於同一法院之不同法官承辦時,是否以及如何進行合併審理,因屬法院內部事務之分配,依司法院釋字第665號解釋,完全委之於該法院法官會議或庭務會議所訂內部事務分配之一般抽象規範(即俗稱之分案辦法),定其有無將不同法官承辦之相牽連刑事案件改分由其中之一法官合併審理之準據,自亦無由當事人聲請之餘地(最高法院105年度台抗字第11號裁定意旨亦可參酌)。
又一人犯數罪之相牽連案件,若經檢察官分別起訴而繫屬同一法院後,倘分由該法院不同法官承辦之相牽連案件,有證據共通等訴訟經濟之實益者,雖可類推適用上開規定意旨而決定是否合併審理,惟該規定亦僅係「得」合併審判,而非「應」合併審判;
況且,相牽連之案件,本質上為各別獨立之案件。
因此,分由同一法院而由不同法官主辦之相牽連案件,由各該主辦法官所屬合議庭審理,而未合併由同一合議庭審判者,尚無違法可言(最高法院112年度台上字第2342號刑事判決意旨參照)。
三、經查,被告被訴上開案件,現均繫屬於本院,此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參,然依前揭說明,被告對於相牽連之數刑事案件分別繫屬於本院時,並無聲請合併審理之權利。
況上開案件,被告犯罪情節、販賣毒品之對象均不盡相同,尚無合併審判之必要。
至倘本院上開件於判決各確定後,是否得合併定應執行刑,以及是否應考量被告在相近時間所犯數罪未能以同一訴訟程序審理及合併定執行刑,因此可能受有之不利益等情,自應由被告於數確定案件合併定應執行刑時,另以書面敘明各該量刑因子向檢察官提出聲請,由受理法院於裁定時一併考量,併此敘明。
綜上所述,被告泛以保障受妥速審判權利及公共利益,聲請合併審判,於法無據,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 月 11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許佩如
法 官 劉彥君
法 官 吳孟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繕本)。
書記官 詹惠如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 月 11 日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