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ULDM,106,交訴,51,20170726,1


設定要替換的判決書內文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06年度交訴字第51號
公 訴 人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王連州


上列被告因公共危險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06 年度偵字第2328號),被告於本院準備程序進行中,就被訴事實為有罪之陳述,經法官告知簡式審判程序意旨,並聽取檢察官及被告之意見後,本院裁定依簡式審判程序審理,並判決如下:

主 文

王連州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肇事,致人受傷而逃逸,處有期徒刑壹年拾月,緩刑貳年,緩刑期間付保護管束,並應於本判決確定之日起壹年內,向公庫支付新臺幣拾萬元,及向檢察官指定之政府機關、政府機構、行政法人、社區或其他符合公益目的之機構或團體,提供陸拾小時之義務勞務。

事 實

一、王連州於民國106 年2 月19日晚間10時57分許,駕駛車牌號碼0000-00 號自用小客車,沿雲林縣虎尾鎮虎興北路由東往西方向行駛,行經虎興北路及科園路之交岔路口時,不慎追撞在前停等紅燈由李水金所駕駛車號0000-00 號自用小客車搭載李廖秀蘭、武明玉及李惜娣等人,致李水金受有右肩酸痛及右手無法舉起之傷害,李廖秀蘭受有胸壁挫傷之傷害,武明玉受有頭部外傷併下唇撕裂傷之傷害,及李惜娣受有右頸拉傷之傷害(過失傷害部分,未據告訴)。

詎王連州在肇事後,竟基於肇事逃逸之犯意,未報警處理或採取必要之救護措施,隨即逕自駕車逃逸。

二、案經雲林縣警察局虎尾分局報告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偵查起訴。

理 由

壹、程序部分:本案被告王連州所犯之罪,係死刑、無期徒刑、最輕本刑為3 年以上有期徒刑以外之罪,其於準備程序就前揭被訴事實為有罪之陳述,經法官告知簡式審判程序之旨,並聽取其與公訴人之意見後,本院裁定依刑事訴訟法第273條之1 規定進行簡式審判程序,是本案之證據調查,依刑事訴訟法第273條之2 規定,不受同法第159條第1項、第161條之2 、第161條之3 、第163條之1 及第164條至第170條規定之限制,合先敘明。

貳、實體部分:

一、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及理由:㈠被告對上開犯罪事實於警詢、偵訊、本院準備程序及審理程序均坦承不諱(警卷第1 頁至第3 頁、偵卷第13頁至第14頁、本院卷第57頁、第63頁),核與證人李水金、李廖秀蘭、武明玉及李惜娣於警詢證述情節相符(警卷第4 頁至第15頁),並有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圖、道路交通事故調查報告表㈠、㈡、李水金之慈山診所診斷證明書、李廖秀蘭之天主教若瑟醫療財團法人若瑟醫院診斷證明書、武明玉之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雲林分院診斷證明書、李惜娣之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雲林分院診斷證明書、車牌號碼0000-00 號之車輛詳細資料報表各1 份,路口監視器畫面翻拍及現場照片共27張在卷可稽(警卷第41頁至第44頁、第49頁至第52頁、第57頁、第18頁至第31頁)。

㈡刑法第185條之4 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肇事致人死傷而逃逸罪之立法目的,乃為維護交通,增進行車安全,促使當事人於事故發生時,能對被害人即時救護,減少死傷,以保護他人權益並維護社會秩序,蓋如駕駛人於事故發生後,隨即駕車逃離現場,不僅使肇事責任認定困難,更可能使受傷之人喪失生命或求償無門,是道路交通事故發生之時,肇事者須即採取救護或其他必要措施,或應向警察機關報告,以防因就醫延誤,致生無謂傷亡,並俾得通知傷亡者家屬到場,以明責任,是凡肇事人於行車肇事致人受傷或死亡,未報警處理或採取必要之救護措施,即駕車逃逸者,均應依該規定處罰;

又所謂逃逸,指於肇事當時或隨後離去現場之行為,祇須行為人主觀上有逃逸之意圖,客觀上有逃逸之行為為已足,而其擅離肇事現場之行為一旦付諸實施,其犯罪即已完成,不論其逃逸行為已否得逞、被告事後是否返回現場、被害人是否在他人協助下獲得救護,均於上開犯罪之成立不生影響。

本案被告駕駛自用小客車,因不慎追撞被害人李水金所駕駛之自用小客車,致被害人等受有傷害,事故發生時被告自用小客車右前車頭、被害人李水金所駕駛自用小客車後方幾乎全毀,如此大的撞擊力道,被告應已知悉於其追撞小客車內之人應受有傷害,竟未報警處理或採取必要之救護措施,即逕行離去,縱被害人因他人之協助而未受有嚴重傷害,其肇事逃逸之情節仍至為灼然。

㈢綜上,被告自白與事實相符,自可採為論罪科刑之依據。

本件事證已臻明確,被告犯行洵堪認定,應予依法論科。

二、論罪科刑: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185條之4 之肇事致人傷害逃逸罪。

爰審酌被告於深夜在人煙稀少之路上追撞在前方停等紅燈之被害人李水金所駕駛之車輛,致被害人李水金等人受傷後,未停留於現場處理,且未採取任何照護措施,甚且未留下聯絡方式即行離去,對於傷者及道路交通安全造成之危害非小,其行為實值非難,惟念其犯後自警詢至本院審理時均坦承犯行,且積極與被害人李水金等人達成和解,堪認其犯後態度尚可,知所悔改,兼衡被告國中畢業之智識程度、以務農為業,與妻小同住,尚有在學之小孩待其撫育,及其因事發緊張而逃逸之犯罪動機、目的、被害人李水金等人之傷勢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以資懲儆。

末查,被告未曾因故意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參,其因一時失慮,致罹刑典,經此偵審程序及刑之宣告,當知警惕,諒無再犯之虞,且已獲被害人李水金等人之原諒等情,本院認被告所受宣告之刑,以暫不執行為適當,爰併諭知緩刑2 年,以啟自新。

且為使被告知所警惕及對社會付出貢獻,併考量被告於本院審理所提之經濟狀況暨檢察官當庭所提之條件,認應依刑法第74條第2項第4款、第5款規定,命被告應於本判決確定之日起1年內,向公庫支付新臺幣10萬元,及向檢察官指定之政府機關、政府機構、行政法人、社區或其他符合公益目的之機構或團體提供60小時之義務勞務,以啟自新。

另依刑法第93條第1項第2款規定,併予宣告被告於緩刑期間付保護管束,以發揮附條件緩刑制度之立意,使被告能重新納入法律秩序下之生活。

又被告如違反上開緩刑所定負擔之情節重大,足認原宣告之緩刑難收預期效果,而有執行刑罰之必要者,依刑法第75條之1第1項之規定,得撤銷其宣告,附此敘明。

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273條之1第1項、第299條第1項前段,刑法第185條之4 、第74條第1項第1款、第2項第4款、第5款、第93條第1項第2款,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黃玥婷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06 年 7 月 26 日
刑事第四庭 法 官 陳碧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敘述具體理由;
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陳宛榆
中 華 民 國 106 年 7 月 31 日
附錄本件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185條之4
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肇事,致人死傷而逃逸者,處1 年以上7 年以下有期徒刑。

留言內容

  1. 還沒人留言.. 成為第一個留言者

發佈留言

寫下匿名留言。本網站不會記錄留言者資訊